我們奉命推動【台灣農業跨國合作,開創海外新台灣】,這是實現【世界大同】的基礎工程,示範基地在中美洲-小美國-貝里斯。

Loading...

會員登入
商品目錄
首頁 » 我們消滅了貴族,剩下了流氓 (1)

我們消滅了貴族,剩下了流氓 (1)

我們消滅了貴族,剩下了流氓

 

禮義之邦-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氓大國

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

在逆境中固守高尚品德,平民就成為貴族了

貴族精神的主要內涵:誠信,道義,使命感。
 

貴族被消滅了,流氓應運而起;貴族精神消亡了,流氓意識得到發揚光大。

看今天之中國,無處不流氓,從街頭小巷到學術殿堂,從平民百姓到權貴富豪,或下流暴戾,或腐敗墮落,流氓本性表現得淋灕盡致。從語言流氓,到行為流氓,再到意識流氓,禮義之邦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氓大國。這個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何以到如斯地步?

我們消滅了貴族

中國誇耀說:我們消滅了地主富農。外國回應說:我們消滅了貧農。

中國誇耀說:我們消滅了貴族。外國回應說:我們消滅了流氓。

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理念,引用一句名言:一個好的制度可以把壞人變成好人,一個壞的制度可以把好人變成壞人。這是對不同制度的高度概括。

發動流氓起來把貴族消滅了,並不會使流氓變得高尚,只會使流氓變得更加流氓,而且誘逼更多的人變成流氓,最終變成流氓社會。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個主題由流氓與貴族說起。

貴族,平民,流氓

人類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的群體,就其精神意識的素質來考量,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層:貴族,平民,流氓。其分布呈橄欖形,中間大,兩頭小,貴族處於高端,流氓處於低端,中間龐大的階層是平民。從平民到貴族沒有明顯的界線,從平民到流氓也沒有明顯的界線,但流氓與貴族就天差地別了。

貴族之所以是貴族,並不在於財富有多少,也不在於權力有多大,而在於具有一種高貴的精神,史書上稱之為貴族精神。

 

缺失貴族精神的人,即使富可敵國,也不過是帶著流氓本性的暴發戶;即使權可傾國,也依然是帶著流氓本性的獨夫民賊。(我們熟悉的暴發戶形象)

貴族精神代表人類文明的高端,流氓意識代表人類野蠻的底端。幾乎所有的人,既有嚮往高尚的意念,也有嚮往卑鄙的情慾,這就是人性與獸性的爭戰。人性戰勝獸性,人就走向高尚;獸性戰勝人性,人就走向卑鄙。

 

大多數的平民,人性與獸性始終在身上進行拉鋸戰,故而一生都在高尚與卑鄙之間徘徊;大多數的平民,一生安分守己,注定是庸庸碌碌。平民要想超凡脫俗,要麼追求高尚而有望成為貴族,要麼走向卑鄙而成為流氓。人追求高尚很困難,成為貴族難上加難;人走向卑鄙很容易,成為流氓易如反掌。也正是這個原因,人類社會始終是貴族少流氓多。

高尚與高貴沒有本質的不同,然而高尚與高貴還是有一步之遙,那是程度的不同,境界的不同。你跨越了那一步之遙,就抵達高貴的境界。

 

平民也會高尚,但往往只能在順境中高尚,卻不能在逆境中固守高尚。如若在逆境中依然能固守高尚,那就是高貴的境界了,也就成為貴族了。

高尚達到高貴的境界,就是「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這就是貴族精神的境界。

 

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有兩個層次的解讀。

第一層次是對富豪權貴解讀:你富貴了不可變淫蕩,你有權了不可以權屈人。

第二層次是對平民百姓解讀:你不富貴,你也不被富貴所誘惑而放棄高尚;你沒有權,你也不會向權力屈服,你只誠服於公義與真理。達到了這種境界,你即使身處平民,你也具備了貴族精神。

什麼是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有三種高貴的內涵:一是誠信,二是道義,三是使命感。

誠信是人類文明的靈魂,沒有誠信,就沒有道德,也就沒有文明;誠信也是個人品格的靈魂,沒有誠信,就不可能有高貴的品格。缺失誠信的人,不是無賴,就是流氓。缺失誠信的民族,注定是愚昧而野蠻的民族。

 

誠信也是民主制度的根基,沒有誠信,就不會有成熟的民主。民主靠憲政,憲法就是社會的契約,契約的根基就是誠信,沒有誠信,契約就是廢紙。

貴族之所以是貴族,是因為貴族把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誠信帶來高尚,帶來尊嚴,帶來生命高貴的價值。歐洲的貴族寧願用決鬥分勝負,而不願用陰謀詭計爭輸贏,這實質上就是對誠信價值的死守。中國古代的史官,寧願被殺頭也不為帝王篡改歷史,也是對誠信價值的死守。

道義包含人道與公道。人道是公道的前提,就是對人生命的尊重。連人道意識都沒有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有公道。信奉暴力,就是對人道的蔑視;信奉槍桿子出政權,就是對人間公道的蔑視。人道與公道衍生出現代文明的人權主義,歐洲之所以能誕生《人權公約》,實質上就是貴族精神在推動。

道義精神帶來仁慈,帶來寬容,帶來關懷,帶來公正。貴族具有關懷弱者的情懷,世界上的慈善事業幾乎都是由貴族出資創建的,靠的就是這種道義的精神。

使命感就是勇於承擔的精神。擔當起人類社會的良知,擔當起人類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衛道士,維持社會公義,維護社會理性和平發展。

正是這種使命感的精神,帶給貴族堅韌不拔的信心與力量,一旦民族陷入危機,貴族就站在民族的前列,身先士卒捍衛民族的安寧。正是這種使命感的精神,帶給他們「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的精神,帶給他們「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捍衛與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這三種精神都來自於虔誠的宗教信仰,只有宗教信仰才能轉化為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精神力量,達到高貴的境界。

被中國人誤解的歐洲貴族

現如今,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後也能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時,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其實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它從不同平民的精神對立,更不意味著養尊處優,過悠閒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一、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實行如此嚴格和艱苦的軍事化訓練,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

伊頓公學也確實用這種方式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物,比如打敗拿破侖的那個威靈頓將軍,就是伊頓公學的高材生。威靈頓在和拿破侖進行決戰的時候,曾經留下一句名言—當時他冒著炮火在前線觀察敵情,參謀人員多次勸他早點撤下,因為前線太危險,可威靈頓就是不動,參謀人員只好問他,您萬一陣亡了有什麼遺言?威靈頓頭也不回地說:「告訴他們,我的遺言就是像我一樣站在這裡。」

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中,貴族學校就應該享受貴族般的條件,有貴族樣的生活。但是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豪車在中國象徵了一種身份)

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

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

英國二戰的時候有一張照片流傳得非常廣—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到倫敦的貧民窟進行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裡面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對底層人的一種尊重,而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

一七九三年元月廿一日,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一個行將被處死的囚徒,上斷頭臺時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下意識地說了句:「對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對殺氣騰騰的劊子手,留下的則是如此坦蕩高貴的遺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幾分鐘後,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異處。兩個世紀之後,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在紀念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的慶典上真誠地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

一九一〇年十月廿八日,一位八十三歲高齡的老人,為了拯救備受煎熬一生的靈魂,決意把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隨後他離開自己遼闊的莊園出走了,帶著聶赫留朵夫式的懺悔,最終像流浪漢一樣死在一個荒蕪的小車站……他就是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多年後,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評價托爾斯泰時這樣感慨道:「這種沒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後命運無損他的偉大……如果他不是為我們這些人去承受苦難,那麼列夫.托爾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屬於全人類……」

這幾位主人公儘管命運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貴族。

 

續: 我們消滅了貴族,剩下了流氓 (2)
 

請填寫您的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