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8(1).png)
_45.png)
一貫道場的改革方向
一貫道場的改革方向
感謝AI幫忙,參考 郭明義點傳師的文章
A. 道場問題所在
觀察一貫道場的現況,發現許多道場已經陷入道務停頓或萎縮狀態,
甚至,一貫道被批評是"一貫道教",歸納原因大致如下幾點:
1. 把修道當成拼業績:道場只重視表面的人數數字,不重視修道的實質內容。
2. 缺乏修行標竿與典範,道場不重修持,真心要修行的道親流失到各宗教團體。
3. 只傳三寶不用三寶,沒有提供道親可以有效安頓身心的修持法。
4. 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對於願意留下來的道親,沒有給予成長的時間空間,急著要求他們參予各種道中的班,以致於嚇跑道親。
也許受台灣社會商業化的影響,道場這幾年一直都在比較誰度的人多、佛堂多、清口道親多、法會多、大廟多…完全忽略了修道的真意。
B. 一貫道場的改革方向
1). 捨棄數字化的迷思:
不要再以人數和業績來衡量修道的成績,應該回歸修道的本質,重視信徒的內在修行和心靈成長。
2). 落實三寶修持:
鼓勵信徒每天進行修持,如默念真經、叩首、守玄等,讓每個信徒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天道教義,逐步提升自身修為。
3). 道親多元化:
道場應該包容不同類型的信徒,包括初發心道親、修持型道親和辦道型道親,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方式,讓每個信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途徑。
4). 以身作則:
道場的領導者和資深道場前賢應該以身作則,成為修持的典範,通過自身的修行和行為來影響和帶動其他信徒。
5). 積極成全青少年:
重視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讓年輕一代能夠接棒,確保道場的持續發展。
希望幫助一貫道場在現代社會中保持活力和影響力,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遷和信徒的需求。
回: 一貫道場省思整合 文章集
如何改革振興一貫道?
郭明義點傳師更精闢的文章內容
1). 放棄數字化的迷思:
不要再以數字來衡量修道的成績,度人回歸慈悲心,不再為業績而度人,成全道親不要急功近利,要隨順道親不同因緣而做不同的成全。
2). 落實三寶修持:
鼓勵道親每天修持,不論是默念真經,或叩首、守玄…每一個道親每天進步一點點,累積自身的體驗以及修持功夫,成全別人時自然不教而化。
3). 道親多元化:
傳統道場的道親只有兩種,一種是發心的,另一種是不發心的。而發心的道親只有一個模式,清口、參班、辦道、設佛堂…無法符合這個標準的,漸漸就被淘汰,或自動疏離道場。道場應該因應社會的變遷,走向道親多元化,只要有求過道的道親,都是彌勒祖師的弟子,都能在道場有參與的空間。
道親的種類應該包括三種:初發心道親、修持型道親、辦道型道親。
傳統道場只有辦道型道親,但這類型道親在現在這個時代非常難求。即使能成全,也不像往日,能在短時間內成全起來。
如果道場能包容此三種類型的道親,道場一定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a. 初發心道親
1. 對道有好印象,相信道是好的,但不願來參與。這類道親很多,只要維持好關係,不揠苗助長,假以時日,心中的道苗會逐漸成長。
無法來參班,但在生活中用三寶。就像佛教徒,只要會唸阿彌陀佛,都可以自稱是佛教徒。只要願意用三寶,終會有因緣成熟的一天。
2. 只有初一、十五,來拜拜求平安,而無法納入辦道體制的道親。
3. 遇到困難才來佛堂求仙佛、求供茶。
b. 修持型道親:
喜歡修持,但不喜歡辦道的道親,修持有體悟可以教導別人或講課,不必勉強要求修道型道親納入辦道模式,給他們更寬大的空間修持,也許將來除了修以外,也會漸漸有辦的意願。
c. 辦道型道親
能夠發心辦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原靈佛子,可遇不可求。
針對這些珍貴的佛子,道場不要過於急功近利只看數字,要重視這些在第一線上渡人的道親的意見,他們是最真實反應眾生的需求。
不要一定要求每個人套入一個既定的模式,道場的僵化,不應眾生機緣,就是因為只有一種模式,不符合這個模式就被淘汰。
道場應隨著時代因緣而不斷有新的面貌,雖然道本身是不變的,但人天天在變,我們也應隨順因緣而不要故步自封。
◎ 人人以身作則誓為修持典範
後學太太想度女兒的小學老師,沒想到她正出身一貫道家庭,但卻對一貫道十分反感。
她說:我的祖母一生都是虔誠的一貫道信徒,但她信一貫道除了一直不斷叫人捐獻求功德以外,什麼修行都沒有。
我媽媽說如果不是我祖母,她還有可能會信一貫道,但因為我祖母的關係,所有人對一貫道都非常反感。
我們一貫道沒有達賴喇嘛,也沒有教宗,每一個人都是代表一貫道,都是一貫道的招牌。
道外人是只能看我們的修行修養來衡量一貫道的斤兩。
每個人都要有不辱祖師門的決心,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一貫道,代表祖師,不能因我們的修身不好而讓人輕視了一貫道。
要讓一貫道因我而榮耀,因我而備受肯定。不要讓人因我而不願成為一貫道親,
如果別人因我而唾棄一貫道,那我們修道就是失敗的。我們無顏見彌勒祖師。
◎ 講道以體驗為基礎,而非照本宣科
近年來一貫道受佛教、基督教批判非常嚴重,原因在於我們講道方式以三教經典為主,卻又不符合三教本意,有自創、有牽強附會,最後都被三教批評的體無完膚,落人話柄。
未來講道應從一貫道本有的精髓--三寶、求道儀式入手,以修持體悟印證道的珍貴,而放棄引聖經、佛經。
【補充意見】:
郭明義點傳師的看法,有他獨到週全之處,但是他顯然還是忘了,如今是白陽期-儒家應運:“孔孟聖道萬國遍,真儒復興大同年”,一貫道應該以宣揚儒家經典為修行的理論基礎,另外旁徵博引佛教、基督教的經典,達到五教融合、萬教歸一的更高境界,這才是一貫道宣講教育必須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