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奉命推動【台灣農業跨國合作,開創海外新台灣】,這是實現【世界大同】的基礎工程,示範基地在中美洲-小美國-貝里斯。

Loading...

會員登入
商品目錄
首頁 » 洪門近代史輯要

洪門近代史輯要

洪門近代史輯要
 
        鄭成功,幼名森,生長於日本長崎平戶的母家田川氏,七歲時被其父鄭芝龍帶回福建泉州,受業於錢謙益門下,廿二歲由明室唐王賜姓朱,亦有國姓爺之稱。此值明清易姓鼎革之際,一向稱霸於台灣海峽和華南沿海一帶的鄭芝龍,被明封為南安伯,奉永曆帝抵禦清軍於福建。因見大勢不利明室,乃通款清軍,向北投降。
 
        鄭成功於其父投降清軍之際,誓不随父降敵,反在福建收集殘餘部眾,擧起「滅清復明」的旗幟於廈門南澳,後轉至鼓浪嶼,以「金為泉郡下臂,廈為漳郡咽喉」(陳倫烱「海國見聞錄」)的有利地勢,舞弄弱於海戰的清廷大軍。
 
        一六四六年(順治三年)明桂王稱帝於廣西肇慶,號永曆,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並賜「招討大將軍」。他屢次拒絕清廷招勸,並於一六五七年(順治十七年)為了奉承「進師江南,伸義天下」(郁永河「偽鄭逸事」)的明室詔諭,率領二十萬大軍進圖金陵,這孤注一擲却遭慘敗。為尋求容身之地,終在一六六一年(順治十八年)四月親自率兵二萬五千直搗澎湖、台灣。由鹿耳門登陸,先攻陷赤崁的「普洛文希亞城」,進而包圍「熱蘭遮城」展開持久戰。「 …… 舟至鹿耳門,水忽漲數丈,時大霧,駢進而入。紅毛不虞鄭舟猝至,天意假手於鄭,以式廓我朝無外之疆域也。荷蘭歸一王以死拒戰,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寶聽而載歸,地仍還我。一王知不敵,乃率紅毛遁去。成功遂入據之。」(劉璧「台灣府志」卷三)。
 
        守城的荷蘭人經過七個月的苦戰之後,領事克埃都(台灣府志的「歸一王」)才呈於鄭成功長達十八條的降狀而訂下城下之盟。荷蘭人乃留下廣大的土地(王田)和價值八百萬番錢的城寨、武器、物質、財貨等(参閱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上卷),分乘船艦八艘退出台灣,結束了荷蘭卅八年統治台灣的歷史。
 
        鄭成功登陸台灣後,劃一府二縣「 …… 改台灣為安平鎮,赤崁為承天府,総名東都,設縣二,曰天興,曰萬年 …… 。」(劉良璧「台灣府志」卷三)。
 
        前文有載殷洪盛之子洪旭偕同蔡德忠等諸門人,由安徽無為出走至浙江杭州投潞王,詎潞王降清,復投鄭成功。鄭成功據守台灣後推進「漢留」組織,與其所屬兵將歛血為盟,將駐兵之金台山為會盟之所,開立「金台山、明遠堂」,其約盟参加者有數千之眾,旋即指派蔡德忠等潛往中原發展。據戴魏光先生所編「洪門史」有關鄭成功據守台灣之敘述如下「成功勵精圖治,宵旰勤勞,其目的在求民族自主,故不惜禮賢下士,羅致豪傑,以備他日作戰之需。洪門基本幹部的養成,亦必於此時,觀乎成功興學校,起池館,以待故明宗室遺老之來歸者,即可知。成功對於培養人才之重視矣。洪門組織有如是之健全,制度有如是之完美,不可謂非當時謀士苦心碩劃之功也。洪門於台灣之發展,至為迅速,蓋外無清兵壓迫,內有政府提倡,故其基礎日益穩固。台灣既為洪門之根據地,且為抗滿之唯一堡壘,故一時俊傑,趨之若鶩」。
 
        一六六二年(康熙元年)五月,鄭成功殯天「五月朔,成功風寒感冒 …… 頓足撫摩大呼而殂,時年三十九,五月八日。」(夏琳「閩海紀要」)。由於鄭成功終身都在「滅清復明」的旗幟下抵抗清廷,致力於復興明朝,守節不變,並開拓台灣發展有功,所以台南當地住民捐資建一祠祭祀他,稱之為「開山王廟」。後來,主持台灣海防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於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奏請清廷勅許修築並列為國家祀典之一。到了一八七五年(光緒元年)上諭賜諡,才由台灣府知府周懋琦等修築,並擴充舊廟的規模,改稱「明延平郡王祠」。日人據台改為「開山神社」,台灣光復後才回復其舊名稱。
 
        鄭成功殯天後,嗣子鄭經急遽由廈門還台,克承父志,由整頓政事着手「改東都為東寧,二縣為二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 …… 。」(劉良璧「台灣府志」卷三)。鄭經與其父不同,他親自率兵以劉國軒為提督坐鎮金廈,與清軍戰於福建漳州、海澄、銅山等處。至於島內乃重用陳永華、洪旭、黃安等文官處理之。
 
        一六六三年(康熙二年),清廷起用施琅和黃梧,並密約荷蘭人兵船,合攻駐在金廈的鄭軍。鄭經知寡不敵眾,退守銅山,並將生母董夫人及明室寧靜王等遷移至台灣,準備與清軍死戰。但是清軍未敢輕易進攻,屢次遣使招降,鄭經堅決拒之,並暫時退回澎湖。
 
        一六七三年(康熙十二年),鄭經趁三藩揭櫫反清,命劉國軒率兵反攻,席捲福建內地並佔領漳、泉二州。清廷急派康親王、喇哈達、賴塔等應戰。康親王却在福州按兵不動,另一方面實行所謂「遷界移民」,徙廣東、福建等五省的居民於內地,並禁止魚舟商船入海,藉以封鎖鄭經的後方補給。次年(康熙十三年)歲次甲寅,陳近南等在湖北白鶴洞附近下普庵後堂紅花亭同盟結義,並於八月十五日揭擧義旗,擧兵響應反清。
 
        一六八零年(康熙十九年)清將萬正色率軍進攻金門,鄭經與戰不利,遂退至澎湖,劉國軒亦從海澄敗戰而歸。鄭經就在這種身心俱碎下,於一六八一年(康熙廿年)正月病逝台南,次子鄭克塽嗣之,年僅十二歲。清廷聞鄭經亡故,於一六八三年(康熙廿二年)八月派遣施琅率軍進攻台灣,鄭克塽投降,台灣正式被納入清朝的版圖。由於經年與清軍爭戰,金台山的昆仲傷亡慘重,除了隱伏在台灣匿居於山林、寺廟、武館外,或潛入中原,或流亡海外南洋各地,俟機再起。在戴魏光先生所著「洪門史」中有記載如下「台灣失守,洪門巨魁,或潛入中土,秘密結盟,或遷居南洋,鼓吹革命;或蟄伏本土繼續活動。故自康熙廿二年佔領台灣起,至辛亥革命以前,二百五十年間,暴動之事層出不窮,而尤以台灣本土為最,蓋亂源所在根深蒂固,雖康、雍、乾三朝,英主輩出,然台灣禍亂,曾無寧日,是以清廷視如化外之域,任之而已」。
 
洪門昆仲往海外發展,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ㄧ、明鄭投降清廷,洪門昆仲失其根據地而流亡海外者。
二、太平天國瓦解,廣東太平軍陳金剛的部將及手下,因清廷的追捕而藉美國招募華工而潛亡海外。
三、因國共內戰,大部份洪門昆仲均随軍退守台灣,而美國致公堂之波士頓安良堂司徒美堂為首,要求共產黨列為正式政黨。故大陸有致公黨之創立。其餘洪門昆仲多經香港前往越南、泰國發展,亦有更遠向歐洲、非洲及南美洲發展者。
兹略述於后:
 
一、婆羅洲
        相傳在一七七六年有天地會會眾羅芳伯因助三發蘇丹平定勞仔有功。三發蘇丹以萬勞、山口洋、祈戛等地封之,羅芳伯遂成立蘭芳公司,自稱大唐客長,以坤甸為首府,將所封地方均設縣治,其官吏皆由公民投票選擧,並立法治理之。為洪門在東南亞的根據地。惜後繼無人,一八八四年坤甸為荷蘭人所佔領。
 
二、沙撈越
        早期沙撈越採金華工多半是洪門會眾,並以石門龍為中心,一八五七年因不堪當地不律王壓榨,於是群起推翻並佔領首都古晉。後因荷蘭人率軍反攻而潰敗,從此流落四方。
       
三、美洲地區
        洪門組織蔓延到美國,早在一八五零年間,最先成立的是「洪順堂」。在加州礦區也有「三合會」的組織。到了一八五五年洪順堂在舊金山會員已有八百多人,全加州共有四千多人。由小規模地區性組織的三合會,正式發展為美國式的堂號,最具實力且保持正統洪門體系者,係「致公堂」。舊金山的致公堂,早年在美國註冊的名稱是「義興公司」,當時的創辦人是林迎。據說林氏曾經擔任過太平天國軍隊首領陳金剛的部將。太平軍潰敗後,清軍追捕甚急,便乘美國招募華工的機會,潛逃出國,林迎號招這些亡命的義軍,先以當地救濟機構為根據地,逐漸發展後,後依照當地「美生會」(大部份成員係泥水工匠)模式組織「致公堂」。爾後聲勢日大,逐漸擴展到十二個堂。現在仍然存在,而且保持活動者有:
(一)萃勝堂:一八六六年成立。
(二)協勝堂:一八七零年成立。
(三)合勝堂:一八七五年成立。
(四)秉公堂:一八七八年成立。
(五)英瑞堂:一九四六年成立(係由萃英、瑞端二堂合併而成)。
 
此外,美東地區尚有「安良堂」。據梁啟超「新大陸遊記」所載「當時在美國掛名為致公堂者,十餘萬人中已十有七八」。由此可知其潛在勢力之雄厚。
       
現在美國社會的幫會組織,随著時代潮流,已經逐漸由盛而衰,致公堂在美國雖仍保持著活動,但其活力已大不如前,由致公堂衍生出來的團體如「工商會」等,已不再是「秘密團體」,而是以協助會員發展工商業為宗旨。
       
四、英、法、德地區
        在英國利物浦有「中國洪門總會」、德國「漢堡海員工會」、法國巴黎「餐業工會」等。另在大英博物館內收藏著洪門寶典「天地會」的文件,封面是以「靝●●」為書名,內載洪英係洪門始祖之稱,其始於「漢留」組織,於清順治二年五月十三日,洪英反清戰亡於三汊河,洪英之子洪旭,随與部將蔡德英、方大洪、馬超興、胡德、李式開等經杭州逕投福建鄭國姓(成功)云。
       
五、新加坡
        一九四九年(道光廿九年)洪門人士陳正成到新加坡發展組織,為恐遭受清廷迫害,遂入英國國籍,設立「三合會」,華僑入會者甚多,成為新加坡華僑社會中最有實力的團體。咸豐初年至廈門設立三合會支部,加入者眾,後為奸人告密,被清廷逮捕。廈門支部乃為黃威負責。
       
六、馬來聯邦
        移居馬來的洪門兄弟多為錫蘭礦工,源自天地會,在馬來分為兩大派,一為義興三合會是由福建籍組成,ㄧ為海山大伯公會是由客家人組成。
       
七、泰國、緬甸、越南、寮國
        泰國的洪門稱為義興公司,有廣東人組織的粵東、八角兩派,客家人組織的明順、群英兩派,潮州人組織的義福、壽居禮兩派;另有海南的義興。緬甸、越南、寮國的洪門均以洪順堂或義興會為名。
       
八、菲律賓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敗亡,許多洪門昆仲因此流亡南洋地區,最先抵達的是菲律賓。為保護自己,很多華僑紛紛加入洪門團體。據中華洪門雜誌記載「菲律賓的洪門分為長房洪門進步黨、二房洪門致公黨、三房洪門秉公社、四房洪門竹林社、五房洪門協和競業社,另有一個洪門總會,由各房輪流派代表擔任會長。由於菲律賓的洪門兄弟,都是講福州話,故而香堂儀式,也都是以福州話唱條語。同時,每位兄弟在進入香堂時,都要「對寶」,這就是「出生印」,在當地俗稱「買票」,對得出來才可以進入,以此來防止倥子來探底」。
       
九、台灣地區
        台灣在日據時代,洪門昆仲結合革命志士,掀起了空前未有的抗日反清、救國保台運動。日本雖佔領台灣,但仍時有洪門昆仲抗襲日軍的事件發生,其成員大都散居潛伏在民間,以茶室、寺廟及武館等為據點,對外則使用軒、園、團、堂等名稱,並成立了「金蘭辛木會」,每逢關帝聖誕,各地關帝廟均有類似集會活動。
 
        一九一零年,同盟會在台灣設立分會,台灣志士羅福興等曾往內地参與廣州起義,回到台灣後,成為抗日的火種。所以說台灣始終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亦不為過也。一九四五年(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後「金蘭辛木會」名稱才正式公開,即今日的「親睦會」與「兄弟會」,此乃鄭成功時期的洪門組織「金台山」。據各該會首表示,相關之歷史資料已無所存考,僅靠記憶所知,台灣洪門供奉後五祖及關聖帝君等集會活動,係秉承傳統習俗而來。
 
        一九五六年(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一日,中國洪門海內外昆仲懇親大會在台灣舉行,是三百年來第一次聚會,規模相當盛大。籌備會主任委員是黨國元老、洪門先進馬超俊先生。副主任委員是蜚聲國際洪門耆宿 關頌聲先生,以及章勳義先生、李峻峰先生、蔡和安先生、余緒賢先生,都是望重一方的僑領及洪門先進。會場設在台北市中山堂,會期共四天,從海外來台與會的昆仲代表,約有二百餘人。大會決議案有二:
       
(一)設立中國洪門海外昆仲聯誼處。
        這是洪門唯一公開的機構,方便全球洪門昆仲互通聲氣,用意至善。會後即報請主管機關備案。成立初期,經費由大會結餘款維持。以後則由菲律賓及新加坡兩地昆仲捐款支應。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始,僑委會按月補助一部份經費,勉予維持正常運作。
       
(二)出版「四海月刊」雜誌。
        四海月刊以弘揚中華文化、研究洪門理論、敘述洪門史實、報導全球洪門動態及溝通各地昆仲為宗旨。發行人為馬超俊先生,於五十六年十月十日開始發行。
       
此後輾轉來台的昆仲日衆,最初僅有太華山山主劉伯琴、五聖山山主向松坡、義衡堂堂主李福林、洪發山山主葛肇煌,九龍山山主王春山、天目山山主徐松山及大洪山山主李印等。接著,其他山堂的昆仲也陸續來到台灣,或復辦或接辦,於是新的山堂也開始建立了。此時,在台洪門團體的活動,已由秘密轉向半公開方式,逐漸萌芽茁壯,使台灣洪門山堂,猶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
       
八、世界洪門懇親大會與台灣洪門演進史
       
(一)召開第一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
        一九八四年(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為紀念興中會成立九十週年,檀香山致公總堂擧辦洪門懇親大會以誌紀念。亦稱為第一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        在該次會議中並作成決議,爾後每三年召開大會一次,藉以使洪門昆仲間能夠加強聯誼。
       
(二)籌組中國洪門聯合總會始末
        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四日,政府宣佈解除戒嚴令,開放黨禁、報禁等重大政策,時在台北市中山堂擧行大會的「中華民國忠義道德自強聯誼總會」會中一致決議,推擧五人小組,由孔長明擔任召集人,負責撰寫章程草案,準備向政府申請登記為永久性的社團組織。當時總會長正是劉璠將軍。
 
        一九八八年(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八日假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一九二號地下樓,擧行春節團拜時,並召開發起人會議,與會者計有卅一個山堂,出席昆仲代表約六十餘人,經討論後決定以「中國洪門聯合總會」為名。於一九八八年(民國七十七年)七月一日正式籌組成立並向內政部提出申請。
 
第一屆總會長:天目山山主徐松山
第二屆總會長:大華山山主范貽皐
第三屆總會長:天目山山主趙正明
第四屆總會長:九龍山山主潘貴珍
第五屆總會長:大華山山主范貽皐
       
(三)成立中華民國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會
        歴經半年多時間的溝通,却無法獲得主管機關的核准。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洪門」二字的疑義問題。最後,只能依照主管機關的意見,以原發起的洪門山堂負責人為基礎,內容稍加調整,改以「中華民國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會」為名稱,申請為公益性的社會團體,才獲得主管機關的核准。並於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十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為了習慣與方便起見,對內仍使用「中國洪門聯合總會」名稱,期能作到一體兩面之運作,而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中華民國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會創會理事長是南華山山主崔震權
第二屆理事長:大華山山主 范貽皐。
第三屆理事長:大華山山主 范貽皐。
第四屆理事長:擎天山山主 郝孔熙。
第五屆理事長:太華太行山山主 陳寶元。
 
該屆為中華民國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會成立以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屆,陳寶元等以壓倒性囊括百分之九十以上理、監事的席次;並聘請弘化山山主 方郁夫為該屆祕書長。
 
(四)召開第二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
        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為華人到檀香山二百週年,及國安會館成立一百廿週年紀念,由檀香山致公總堂、國安會館與中華民國海外忠義聯誼會共同籌辦,定於四月廿五日至廿八日假檀香山致公總堂及國安會館分別擧行「第二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中華民國海外忠義聯誼會」是南華山山主崔震權於民國七十三年在台灣所籌辦組織之。)
       
(五)召開第三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
        一九九二年(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廿四日起共三天由檀香山致公總堂、國安會館及中華民國海外忠義聯誼會共同主辦假夏威夷檀島華埠「中華文化中心」擧行第三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來自世界各地洪門昆仲共三百多人與會。會中決議成立「世界洪門總會」。並推擧檀香山致公總堂盟長李志鵬為首任總會長,任期自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五年,任期三年。並参加檀香山致公總堂一百週年紀念儀式。同年世界洪門總會在檀香山註冊完成,世界洪門總會第二屆總會長為台灣地區天目山山主趙正明。
       
(六)  召開世總一九九三年會
        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七日至八日,世界洪門總會一九九三年會在台北市陽明山中山樓擴大擧行,由中華民國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會、中國洪門聯合總會聯合主辦。海內外洪門昆仲代表出席者,計約達九千人之眾,規模之盛大,為有史以來之最。大會主席是天目山山主趙正明,籌備會主任委員是大同山山主徐天華。
       
(七)成立中華洪門總會
        一九九七年(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三日,「中國洪門聯合總會」假台北市國軍英雄館召開第六屆會員大會。時任社建會理事長范貽皐當選總會長,由於部份山堂負責人對該次選擧過程,咸認為有嚴重瑕疵,因而放棄會籍另行籌組社團。於同年十月廿七日,由九龍山山主潘貴珍擔任召集人,弘化山山主方郁夫擔任執行長,聯合廿多個洪門山堂,假台北市實踐堂二樓召開「中華洪門總會」成立大會。同時發行「中華洪門」雜誌,嗣后並陸續成立中華洪門基金會(洪門思想實踐研究院)。中華洪門總會的創會會長是九龍山山主潘貴珍。
第二屆總會長:泰魯山山主 龔    正。
第三屆總會長:南華山山主 劉沛勳。
第四屆總會長:大陸山山主 劉翰德。
第五屆總會長:龍華山山主 杜一飛。
第六屆總會長:弘化山山主 方郁夫。
第七屆總會長:九龍山山主 潘貴珍。
       
嗣後,由於政府准予以「洪門」名義成立社會團體。所以陸續合法的洪門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
分別是:
甲、太華太行山山主陳寶元所領導的「中國洪門聯合總會」正式立案。
乙、南華山山主劉沛勳成立「國際洪門中華民國總會」。
丙、五聖山山主劉會進成立「中華全球洪門聯盟」。
丁、聖鵬山山主王登貴成立「台灣洪門中興協會」。
戊、大民山山主徐自新成立「中華洪門協會」。
己、弘化山山主方郁夫成立「中國洪門弘化山公益協會」。
       
補充說明:       
弘化山自中華民國政府開放以「洪門」名義成立人民團體以來,秉承墨家精神與完整論述,並以公益為宗旨,成立的洪門組織。其揭櫫之任務如下:
甲、主張公道,遇事辨明是非。
乙、保護善良,維持人間正義。
丙、救濟災難,扶助老弱孤寡。
丁、根絕侵略,實踐世界大同。
       
墨子的政治思想與霍布士陸克、盧騷的民約論極其相似。經上:「君臣萌通約也。」萌與民通用;約者,即共同的約法。換言之即民約論也。中國前此的學者多主張神權起源說,惟墨子主張由公民同意選舉;其論國家為民意所公建,這是現代思想,在二千四百年前,而就打破神權說,建立民選說,此墨子之所以偉大也。
       
民國一零五年(二零一六)四月九日以洪門會弘化山成員為主,成立政治團體「墨子論壇」時,在其章程前言云「綜觀今日之社會主義,如果有兼愛精神,庶幾完備矣。墨家思想剛健篤實,雖古猶新,本會揭櫫為現代民主政治理念與意志的核心價值,捨此則不能為功矣」。        
       
(七)癸巳年紅花亭三三九週年紀念暨海外外昆仲懇親大會
       
2013年(民國一零二年)八月卅一日(歲次癸巳年七月廿五日)台灣洪門組織卅三個山堂齊聚台灣黃帝廟(台南市安定區港南里240-10號)紀念洪門紅花亭三三九週年暨海內外昆仲懇親大會。
       
本次活動構想係由於五聖山山主李存果、聖龍山山主張晉瑋、聖鵬山山主王登貴與太華太行山山主陳寶元在某次會晤中提及,繼一九九三年世界洪門總會在台北市陽明山中山樓擧辦過年會後,迄今逾廿年,台灣洪門均未在擧辦過類似大型活動。由於構想主題正確,乃委由時任中國洪門聯合總會會長陳寶元居間聯繫、謀策。於是在該年四月十三日由太華太行山山主陳寶元邀集華統山、岱魯山、大享山、聖鵬山及弘化山等山山主們假台南市黃帝廟召開協調會(按黃帝廟係供奉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副祀有關聖帝君暨洪門五祖神位,該廟主任委員為弘化山山主方郁夫)。會中推擧太華太行山山主陳寶元為大會會長、聖鵬山山主王登貴為籌備會主任委員、弘化山山主方郁夫為祕書長,並商借中國洪門聯合總會會所為籌備會辦公處所,正式展開各項籌備工作。並於六月廿一日在台北市召開第二次籌備會議,確定海外昆仲接待、安全維護、懇親會、法會及釋奠禮流程等工作不勝枚舉。
       
大會會期共三日(八月卅日至九月一日)活動內容有:超薦洪門先賢法會、迎風接駕、龍獅戰鼓演藝、釋奠禮及懇親會等。本次計有國內卅三個洪門山堂参與協辦,並有來自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阿根廷、日本、美洲、大陸及港澳地區的洪門昆仲代表,總計約莫七百餘人與會。
 
請填寫您的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