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奉命推動【台灣農業跨國合作,開創海外新台灣】,這是實現【世界大同】的基礎工程,示範基地在中美洲-小美國-貝里斯。

Loading...

會員登入
商品目錄
首頁 » 兩岸道濟合一

兩岸道濟合一

兩岸道濟合一
 
台獨不可行、統一不可行,
唯有「兩岸道濟合一」才是可行之道路!
 
兩岸關係長期陷於「統獨」的爭論,然而無論是「台獨」還是「統一」,皆面臨無法克服的現實困境。若台灣獨立,將遭遇國際現實與軍事風險的挑戰;若強行統一,則將引發戰爭與社會撕裂,難以實現長久和平。因此,唯有跳脫傳統政治框架,以「兩岸道濟合一」的方式,從文化、經濟與道德層面融合,才能真正找到兩岸關係的可行道路。
 
 
一、台獨不可行:現實困境與國際掣肘
 
台灣雖擁有完整的政治體制、軍事防衛能力及經濟實力,但台獨的現實困境難以突破,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國際現實:缺乏廣泛承認
 
目前,台灣的國際承認度極低,大多數國家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與北京保持外交關係。即使部分國家支持台灣的民主發展,但仍未正式承認其為獨立國家。若台灣正式宣布獨立,恐將面臨外交孤立,甚至觸發地緣政治危機。
 
2. 軍事風險:兩岸衝突的代價
 
中共當局明確表示,若台灣宣布獨立,將不惜動武。雖然台灣軍隊有一定防衛能力,且美國可能提供支持,但戰爭一旦爆發,台灣勢必成為戰場,人民將遭受巨大傷害。以俄烏戰爭為鑑,地區衝突往往導致嚴重人道災難,這是台灣人民難以承受的代價。
 
3. 經濟壓力與兩岸關聯
 
台灣經濟與中國大陸高度依賴,兩岸經貿往來密切。若台獨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可能引發經濟封鎖與產業鏈中斷,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因此,從現實角度來看,台獨並非可行之道。
 
 
二、統一不可行:政體與文化的衝突
 
中共政權長期以「統一」為終極目標,然而強行統一並不符合兩岸現實,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造成更多動盪。統一不可行的關鍵因素包括:
 
1. 政治制度的不可調和
 
台灣擁有民主政治,而中國大陸是極權體制,兩者在治理理念、法律制度與社會價值觀上存在巨大差異。台灣人民已習慣言論自由與選舉制度,若強行納入中共治理模式,勢必引發強烈反抗,甚至可能導致內部動亂。
 
2. 社會心理與認同落差
 
近年來,台灣人民對中國的認同感逐漸降低,年輕一代尤其傾向於台灣本土意識。這種心理落差,使得「和平統一」缺乏社會基礎,即使中共提出經濟優惠,亦難以改變台灣民眾的心態。
 
3. 國際環境與戰略競爭
 
美國及其盟友不會輕易接受中國統一台灣,因為這將影響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格局。因此,即便中國有統一的意圖,仍將面臨國際干預,可能引發長期對抗,甚至戰爭風險。
 
 
三、「兩岸道濟合一」—真正可行之道路
 
既然台獨與統一皆不可行,則應尋求超越政治對立的第三條道路:「兩岸道濟合一」。這一概念強調以「道」為核心,透過文化、經濟、道德與社會價值的融合,建立兩岸共生共榮的關係,而非單純的政治統一或分裂。
 
1. 道統合一:回歸中華文化核心價值
 
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圈,儒家思想、道家智慧、佛教精神,皆是維繫兩岸人民共同認同的基礎。當前中共政權過度強調政治意識形態,而忽略了中國文化的真正精髓。若能以「道」為基礎,推動文化復興,則兩岸人民可在共同的價值觀上找到合作與理解的空間。
 
2. 濟世為懷:經濟合作與共同繁榮
 
兩岸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應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模式,例如:
 
透過經濟特區,讓台灣企業在中國享有更多發展機會,同時保有高度自主權。
 
推動兩岸產業鏈整合,以技術合作、金融合作等方式,實現共榮。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確保兩岸在國際經貿中的競爭優勢。
 
 
3. 合一之道:超越政治對立,建立雙贏模式
 
傳統的統獨思維是「零和遊戲」,但「道濟合一」則是雙贏策略。兩岸可以透過「一國兩制升級版」或「雙方自治聯邦」的方式,在政治上維持現狀,避免直接衝突,而在文化與經濟上深化融合。
 
此外,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法治經驗,或可成為中國大陸未來改革的參考,從而推動中國向更開放與自由的方向發展。
 
 
結論:唯有「道濟合一」,才能真正化解兩岸困境
 
台獨不可行,統一不可行,這是歷史與現實共同決定的結果。然而,兩岸仍然可以在「道」的基礎上,尋找融合與合作的可能性。以文化為橋梁,以經濟為紐帶,以道德價值為指引,推動真正的「兩岸道濟合一」,才能確保兩岸長遠的和平與發展。
 
唯有擺脫政治意識形態的束縛,從根本的文化與道德層面尋求共識,才能為兩岸開創一條真正可行的未來之路。
 
 
兩岸合一大同盟 前創黨主席
世界大同基金會 董事主席
洪一元  敬請各界指教
LINE/微信 id: dadaw2100
.
請填寫您的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