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奉命推動【台灣農業跨國合作,開創海外新台灣】,這是實現【世界大同】的基礎工程,示範基地在中美洲-小美國-貝里斯。

Loading...

會員登入
商品目錄
首頁 » 推廣「健康飲食」,而非強調純素食

推廣「健康飲食」,而非強調純素食

孔孟聖道應該推廣「健康飲食」,而非強調純素食
 
主要論點如下:
 
1. 五教聖人(含 孔子、孟子)皆未吃素(歷史依據)
 
孔孟聖道的源流並未強調素食,因此不應該強制或特別倡導純素飲食。
 
根據《論語》,孔子對於飲食講求禮節與適度,但未提倡素食,孟子也未有相關主張。歷史上的「五教聖人」(孔子、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老子)中,除了佛教某些派別與道教部分修行者,並未有強制素食的普遍規定。
 
2. 一貫道應正名為「孔孟聖道」,才符合儒家應運的說法(註),並且才能實現“老水還潮”,方便推廣大道在中國大陸普及。
 
註:有一貫道某道場的前人稱:民國31年, 天然師尊已經將一貫道正名為孔孟聖道,可惜一貫道18組線老前人們,都不當一回事!
 
這是一個策略性主張,認為「孔孟聖道」的名義更符合中國文化傳統,也更容易被中國政府與社會接受,比起「一貫道」這樣的名稱更具正統性與包容性。
 
而若孔孟聖道強調純素食,則違背孔孟儒家的飲食主張,並且因與大眾的飲食習慣不符,必然影響傳道。
 
3. 儒家講求中庸之道,自然健康才是正道(哲學依據)
 
儒家思想強調「中庸」,即不走極端、不過度強調某一方,而是「順應自然、平衡適度」。從這個角度來看,飲食應該以健康為主,而不是極端素食或極端肉食,蔡是符合「中道自然」的生活方式。
 
4. 強調中道健康飲食,利於廣泛傳道,有助於大道推行(戰略思維)
 
這裡的重點是如何讓更多人接受。純素食相對於大多數人的習慣來說是一種限制,可能造成門檻過高,使傳道受阻。反之,推廣「中道自然的健康飲食」,較符合一般人的需求,更能讓聖道思想被接受與發展,這才是符合「大人儒」的戰略思維。
 
 
5. 整體評析
 
這篇論述的關鍵點是務實與傳播策略,它基於:
 
1. 歷史依據(孔孟未吃素),避免與傳統儒家文化衝突;
 
2. 現實考量(在中國大陸推廣的可行性),提升接受度;
 
3. 哲學立場(符合中庸之道),避免極端化;
 
4. 戰略視角(更利於傳道與影響力擴展)。
 
結論: 咱們的目標是傳揚孔孟聖道,實現世界大同,必須合乎中庸自然之道,不該偏執,淪陷於素食主張,反而障礙了傳道的順利。
 
 
撰文者:洪一元 2025/03/25
請填寫您的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