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8(1).png)
_45.png)
實現“兩岸合一”的20項重要工作
實現“兩岸合一”的20項重要工作
前言:兩岸合一的時代使命
兩岸合一並非傳統的統獨爭論,而是超越政治鬥爭、回歸文化正統與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這不僅關乎台灣的未來,也關乎中華文化的存續與全球發展。通過「道濟合一」的理念,兩岸將在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逐步融合,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大同」。
一、兩岸合一的理念與宣示
1. 發表「兩岸合一」宣言 — 宣示兩岸合一的根本目標,不是政治併吞,而是透過文化認同與道德重建,使兩岸回歸中華文化的正統。
2. 推廣「台獨與統一都不對,兩岸是道濟合一」的理念 — 強調政治統一與台獨皆無法解決兩岸問題,唯有「道濟合一」才能根本解決歷史矛盾。
3. 澄清「中共不等於中國」的觀念 — 中共只是當前的執政政權,中華文化才是民族根基,應讓中國大陸人民認識自身的文化根源。
4. 建立「中國大陸是否仍是共產國家?」的社會討論平台 — 討論大陸的變遷與未來發展,讓兩岸民眾理解大陸社會的真正變化。
5. 發起「兩岸合一論壇」,建立民間對話機制 — 聚集兩岸知識分子、學者、宗教領袖,共同討論文化融合與社會發展策略。
二、文化與教育的融合
6. 復興正統「孔孟聖道」,促進文化合一 : 透過「孔孟聖道」的推廣,使兩岸民眾在價值觀上逐步統一。
7. 推動兩岸「儒學復興運動」 — 在兩岸學術界聯合推廣儒學,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
8. 建立「兩岸道濟文化交流平台」 —促進宗教、道場、社會團體的合作,透過文化交流推動民心合一。
9. 加強台灣對大陸的文化影響力 — 以台灣為文化橋頭堡,將純正的儒家思想傳播到大陸,影響其文化發展方向。
10. 在大陸設立「中華文化重建計畫」 — 針對大陸的道德敗壞現象,推動「去流氓文化、復興聖賢文化」的教育運動。
三、社會與經濟融合
11. 創建「兩岸經濟共生圈」 — 打造互利共榮的經濟體系,讓兩岸企業合作發展,共享繁榮。
12. 推動「兩岸人才交流計畫」 — 鼓勵青年學者、專業人才在兩岸之間流動,加深相互理解。
13. 開展「台灣新生計畫」,在大陸建立示範區 — 以台灣為基礎,在大陸選定地區建立「禮運大同」的模範社會。
14. 促進「台灣企業進軍大陸市場」,帶動文化輸出 — 讓台商不僅發展經濟,更肩負文化傳播的使命,影響大陸的經營理念與價值觀。
15. 推動「兩岸共同扶貧計畫」 — 讓兩岸合作幫助貧困地區,透過慈善行動深化兩岸民間關係。
四、政治與社會制度改革
16. 倡導「政治開放與自由競選」的長遠目標 — 影響大陸政治發展,使其逐步邁向民主與憲政,為兩岸最終合一創造條件。
17. 提出「兩岸政治制度融合方案」 — 探討未來政治架構,尋找既能保持台灣自由民主、又能影響大陸政治改革的模式。
18. 推動「兩岸司法合作,建立公正法律體系」 — 透過法律合作,防止兩岸的貪腐與司法不公現象,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
19. 成立「台灣新生 & 兩岸合一研究促進委員會」 — 讓專家學者共同制定可行方案,並持續監督政策執行。
20. 落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標 — 透過道濟合一、文化復興、經濟發展,最終讓兩岸攜手走向世界大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結語:穩健推動,終將合一
兩岸合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以文化為根基、以經濟為橋樑、以制度改革為保障,才能真正實現和平統一。
這不是一場政治鬥爭,而是一場歷史文化的回歸運動,最終目標是讓兩岸人民共同邁向世界大同,實現真正的中華復興。